元朝二十四茶具,元代茶具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元朝二十四茶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元朝二十四茶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元代茶具最有名的是?元代茶具青花八棱执壶 元青花釉里红开光缕花罐 元青花高足杯 元代高足杯 元代龙...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元朝二十四茶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元朝二十四茶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元代茶具最有名的是?

元代茶具青花八棱执壶 元青花釉里红开光缕花罐 元青花高足杯 元代高足杯 元代龙泉窑青釉茶盏 ,到了元代,人们开始饮散茶,民间有了用沸水直接泡茶饮用的方法。由于泡饮散茶的过程比较简单,所用的茶具较元代以前大大简化。在元代茶具主要为壶、高足杯、茶盏、盏托、茶罐等。元代的饮茶方式和茶具的发展介于唐宋与明清之中,在中华茶文化的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元朝二十四茶具,元代茶具

茶壶所代表的时代?

现代意义的茶壶,应该是始于唐代。茶具是和人们饮茶的方法分不开的,茶具是发展的是变化的。

1、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茶具是2070年前:

西汉 (公元前63年)王褒的《僮约》中有“烹荼尽具,已而盖藏”的文字,这里的“荼”指的是“茶”、“尽”作“净”解。说明当时饮茶已经有茶具了。

2、中国人明确记载使用茶具是在1700年前:

西晋左思(约公元250-约305年)的《娇女诗》,其内有“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这里的“鼎”当属茶具无疑。

3、明确有茶壶,应该是在唐代(包括五代)时:

到了唐朝(含五代),茶已成为日常饮料,开始讲究喝茶的情趣,出现了茶艺(这是日本茶道的来源)。此时的茶具不仅是饮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器具,开始注重茶具如何对茶的色、香、味进行保留和提高,开始欣赏茶具本身的艺术性。现代意义上的茶具自唐代开始快速发展。唐代人把茶壶称“注子”,其意是指从壶嘴里往外倾水。现在有些地方把泡茶叫“点注”,就是根据唐代茶壶有“注子”一名而来的。

4、到了宋代(含金、辽) ,饮茶方法出现变化,由过去的煎茶改为点茶(把茶叶碾成粉末状,用沸水冲泡调制)。但基本延续了唐代的茶具形式,致使出现了点茶的瓶。瓶的功能大致等同于现在的壶。

5、元代的茶具是上承唐宋,下启明清。

6、明代茶具,因为茶饼变成了茶叶,所以发生巨变:

白瓷茶具和骨瓷茶具哪个好?

白陶瓷茶具我个人比较好,白陶瓷茶具的外观看上去比较的比骨瓷的差距看上去要好看点,而且白陶瓷茶具比较的薄口,喝的时候口的感觉会比较好。

一、原料配方的不同。景德镇高岭土历史闻名,呈色白、细腻有粘性,是优质的陶瓷生产原料。原料中加入一定量的高岭土,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烧成瓷,具有透明度较高、强度较高、变形度小、釉面光滑平整、色调柔和等特点。加之景德镇原料中含铁量较高,在景德镇传统的弱还原气氛下烧成,则具有“白里泛青”的特点,这也成为了景德镇白瓷在白瓷领域中独占鳌头的原因之一。骨质瓷则是在制瓷原料中引入了一定量的陶磷或骨灰等物质进行烧成,加入的骨灰在瓷器烧成过程中起助熔作用,使其烧成温度降低。该瓷的白度高,透明度较好,光泽柔和,但瓷质软,脆性较大,热稳定性较差,所以导致了陶质瓷受高温易开裂的缺点。

二、烧成温度及烧成方式的区别。景德镇白瓷的烧成温度较高,能达1300℃以上,而陶质瓷的烧成温度约在1200℃—1250℃左右,且其烧成范围比较狭窄,不易控制。陶瓷一般会采用“高温素烧、低温釉烧”的方式。烧成温度即决定了瓷胎的致密性,烧成温度越低,瓷器质地不致密,气孔率和吸水率会较高。这就是骨质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污渍容易渗入瓷坯清洗不干净的原因,而白瓷因其烧成温度较高,瓷胎致密坚硬,釉色更为明亮光泽,无论是外观上,还是实用性都略胜一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元朝二十四茶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元朝二十四茶具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