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以茶待客的礼仪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文献记载,在江南地区,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为客人奉茶”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待客礼仪。到了唐代,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比如刘禹锡在《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中背诵:“宾客到茶烟,
鸟归讲座席”;白居易《曲生访宿》说:“林家河自有,茶果迎客”;李习安在《访友人不遇》年写道:“短棒应该是棍子;少女学喝茶”;而杜荀鹤《山居寄同志》说“渔石台依竹基,
茶炉待客时会是岩泥”,等等。
以茶为礼其实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只是在唐代以前的文献中描写不多,而以茶为礼在《全唐诗》年成为一个普遍的题材。
比如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柳宗元《巽上人以竹间自来新茶见赠酬之以诗》,白居易《萧员外寄新蜀茶》,路通《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等。粗略数了一下,《全唐诗》首关于感谢和送茶的诗,
多达30多首,由此也可见当时茶是多么受重视。
与唐代时茶叶是礼品,很受茶客欢迎有关。在社会上,围绕喝茶出现了其他新的时尚,茶会是其中最值得称道的一种。“茶会”一词最早见于唐诗。在《全唐诗》中,
除了前面引用的吴的诗《资圣寺贲法师晚春茶会》,还有刘长卿的《惠福寺与陈留诸官茶会》,钱起的《过长孙宅与朗上人茶会》,周贺的《赠朱庆余校书》,“一树倚塘岛鹤,一僧在茶会”等诗句。
也许是因为茶会是一种新时尚,在一些诗歌中,它们也被称为“茶宴”和“茶集”等等。如李嘉佑的即兴诗《秋晚招隐寺东峰茶宴内弟阎伯均归江州》,钱起的《与赵莒茶宴》,王昌龄的《洛阳尉刘晏与府县诸公茶集天宫寺岸道上人房》。
这些不同的名称,尤其是钱起的两首诗《一个茶会》和《一个茶宴》,说明当时的社会对茶会可能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确定的提法。此外,从上述诗词不难看出,诗词中记载的茶会、茶宴或茶集,几乎都与寺僧有关。
由此可见,茶会可能是寺庙僧人的第一次崛起。对于佛教来说,茶不仅仅是一种有助于修行的饮品。并且用来标榜节俭的所谓“素食产业”。